北京时刻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使命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畅翻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我国空间站,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后再次团聚“天宫”。22年前的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下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杨利伟走出飞船,标志着我国初次载人航天飞翔获得圆满成功。其时,新华社拍摄记者王建民全程参加报导,多年后的今日,这位资深记者和咱们一同回忆采访进程中的所见、所感。
得知我作为新华社仅有的一名拍摄记者正常采访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着陆时,我感到使命荣耀,更感到责任重大。
虽然“神五”主着陆场体系不管捕获、盯梢、丈量、搜救、收回等预备工作都现已很充沛,但因为影响要素太杂乱,谁也不敢确保,直径不过两米的返回舱会详细落在什么方位。
我了解到,着陆场体系指挥部确立了以“空中搜救为主,航天员安全榜首,以快为中心”的搜救准则后,心里马上确认了自己完结拍摄使命的榜首要务:若能够搭上参加搜救使命的直升机,会十分有利于榜首时刻完结拍摄使命。
通过前期多方联络,我总算争夺到了名贵的登机采访时机。2003年10月16日清晨5时许,空中分队备航。我脖子上挂着两台数码照相机,左手拎着M4海事卫星地上站,右肩挎着两台发稿用的笔记本电脑,登上了直升飞机。
5时30分,直升机拔地而起,直飞待命空域。20分钟后,直升机开端下降高度,每隔一瞬间就看到一次泛红的东方地平线。机长陈述说,咱们正在指定空域回旋扭转等候。
6时许,地上已由黑色变成了浅灰色,能够模糊看到草原的地貌概括。我想,此时飞船返回舱应当已进入祖国上空,进入喀什测控站的监测规模。
6时11分,按预订方案,到了返回舱翻开下降伞的时刻。开伞的顺畅与否,决议着收回的胜败。
飞机上的13双眼睛都瞪圆了,虽然天幕仍是深深的墨蓝,但不管是驾驶室,仍是在左、右悬窗方位的人员,谁也没看见空中的下降伞,每一个人都严重地抱着自己的配备。
“一号直升机发现方针!”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的声响传来,随后,直升机上的测向仪收到了返回舱上信标机传来的信号。
飞机通话器也相继传来长机、查找机、救助机“发现方针!看见伞了”的喝彩声。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践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这是坐落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6时28分,我乘坐的直升机飞抵现已着陆的“神五”返回舱上空。透过驾驶舱的减速玻璃,我看到返回舱安稳平卧,巨大的主伞现已别离飘落在百米开外,先抵达的飞机现已顺次下降,地上处置的各项工作敏捷打开。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践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
直升机起落架刚刚挨着地皮,我就跳了下去,箭一般冲向返回舱,成为了收回现场最早按下相机快门的记者。
返回舱舱盖启开后,杨利伟伸出一只手向搜救人员挥动了两下,他告知指挥长夏长法:“我状况杰出”。夏指挥长激动地伸出拇指,并十分满意地朝我挥举。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杨利伟在返回舱舱口向人们挥手致意。
空中搜救人员悉数到位!地上搜救车队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车也连续赶来,当地牧民和着陆场周围的媒体记者、航天爱好者们冲上来了。
警卫人员在返回舱周围拉起三道警戒线,我抢占住有利方位,举起相机,对准身着白色航天服浅笑、比出成功手势的杨利伟,5秒之内横、竖各连拍了数张相片。
完结榜首轮拍摄后,我紧了紧鞋带,替换镜头,预备投入下一个重要画面拍摄——我国首位航天员巡天60万公里归来,踏上地球的榜首步。
7时许,杨利伟在航天医学专家的帮忙下自主出舱。虽然身体还有些晃动,他冷静而热心地向人们打招呼,对我们说的榜首句话是“我感觉杰出,谢谢!”。
杨利伟出舱后,向前走了五六步,坐上一把专用座椅,进行失重习惯。因为出舱时刻较原方案有所推迟,加上他感觉杰出,这样的一个进程只用了大约两分钟。杨利伟被医保人员连人带坐椅一同托起,在现场数百名科学技术人员、搜救官兵和当地大众的簇拥、喝彩中登上医疗保障车。
7时35分,通过医护人员仔细检测,杨利伟换上蓝色的航天员大队队服,又出现在喝彩的人群中。
杨利伟在工作人员的伴随和数百名现场人员的簇拥下,登上医疗救助直升机,预备直飞呼和浩特毕克齐机场转乘专机回北京。此时,天边刚刚显露榜首缕朝霞,激动的人们久久凝望着直升机飞去的方向。
2003年10月16日,内蒙古主着陆场工作人员欢迎杨利伟凯旋。
记住这个巨大的日子——2003年10月16日。中华民族飞天愿望成为实际,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独立展开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2003年10月16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吊装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自从进入搜救现场,我的脑际中就一向重复着两件事:拍摄、发稿。相片要体现出世界性通讯社和“国家拍摄队”的水平;发稿速度有必要抢在其他媒体前。时效是通讯社的生命,国内外媒体都在等候新华社的威望发布。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被运离内蒙古主着陆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参加了“神一”至“神十”的拍摄报导,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的许多光辉瞬间,至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深感侥幸!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跨世纪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施行以来,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去参加了。一代代载人航天工作者,为了一个一起方针,形成了强壮合力,凝聚成了光耀东方的“载人航天精力”。
而我和我的搭档们,也用一张张宝贵相片,记录了我国航天事业开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记录了我国人迈向太空的一个又一个足迹。